摘要:从技术层面讲,这种模式也可以直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治疗的规范性。 ...
1992年毕业于英国史查克莱大学,获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进一步优化布局,改善了门诊就医环境,提高了窗口运行效率,以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医联体建设 第三方评价推动医院品牌传播2018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13台新闻频道用时30分钟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康复专科为例报道该院医联体建设情况。
护理获评为德阳市医学重点专科。医联体建设 优化医院服务流程201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从门诊到住院、出院全程优化服务流程。目前,该院加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个专科联盟,包括心内科、泌尿外科、呼吸科等,双方实现学科共建,资源共享。医联体建设 推动医院重点专科建设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派管理团队及学科主任的技术引领和带动下,该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1项,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获批德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运管部荣获改善医疗服务优秀科室三大奖项。
在2018年度宣传年会暨第二季寻找卫生行业宣传创新案例活动总结会上,该院从全国1000余家医疗单位中脱颖而出,斩获年度健康传播最佳团队奖,官方网站获得网站类年度健康传播最佳案例,与绵竹市电视台合作的《健康百科》栏目荣获年度品牌活动优秀案例,《绵竹市人民医院院报》荣获院报院刊类年度健康传播最佳案例四项大奖。整合改造门诊挂号、收费等窗口,推行6S管理。在了解了温拖乡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后,邓伟医生发现要想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最关键的是要从医院管理上下功夫。
业务教学查房24余次,指导人数120人次。陪同并接受甘孜州卫计委、德格县疾控中心、县药监局督促检查各1次。门诊诊疗指导24次,指导人数300余人次。面对基层卫生院卫生人才紧缺、整体医疗条件差、仪器设备简陋、医疗服务能力相对滞后的现状,他深刻意识到肩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重大。
走进满金村、仁青里村、仁古村、康朗村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各1次,开展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各1次,服务约90人次,宣传了肺结核、麻疹、手足口病、水痘等常见多发传染病。参与全院诊疗质量管理230例,病例文书检查及讨论100余例。
开展超声诊断后为当地百姓诊断出多例肝包虫病,为该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创造了条件,受到了患者肯定。开展全科医师培训及合格村医培训10余次,参与培训人员30人,下村督导村医及规范村卫生室室10余次。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有效提高了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他用平凡之举诠释了和谐社会真善美的内涵,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外科常见手术操作示教24余次,指导人数80人次。走进温拖乡敬老院健康义诊3次,义诊约70人次心系藏民,奉献真情温拖乡位于德格县东北部,距县城233公里,地处偏远,交通十分不便,海拔高,辐射大,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恶劣,含氧量仅为成都的一半自。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履行援藏的神圣职责,把对国家之爱、事业之爱、家庭之爱凝聚为大爱,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建章立制,提升管理来到温拖乡后,通过与卫生院座谈交流、下村入户,走访困难群众,走进学校及敬老院,邓伟医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藏区同胞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基层卫生院的实际条件及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开展门诊电子病历及处方规范书写,电子病例点评12次,指导人数60人次。
开展超声诊断后为当地百姓诊断出多例肝包虫病,为该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创造了条件,受到了患者肯定。开展全科医师培训及合格村医培训10余次,参与培训人员30人,下村督导村医及规范村卫生室室10余次。
他用平凡之举诠释了和谐社会真善美的内涵,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邓伟在他的个人总结中说到:作为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的一名一线医务人员,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走进温拖乡敬老院健康义诊3次,义诊约70人次。邓伟医生援藏期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藏区同胞健康服务,履行援藏的神圣职责,奉献无私大爱,为藏区百姓健康当好卫士,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援藏誓言。外科常见手术操作示教24余次,指导人数80人次。作为一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医务人员,援藏遇到的艰难险阻被他当作人生的历练、党组织的考验,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架起了一座汉、藏的友谊之桥。
援藏期间,邓伟医生走进温拖乡中心小学开展包虫病、结核病、麻疹、疫苗接种知识、手卫生健康讲座各1次,参与人数约350人。面对基层卫生院卫生人才紧缺、整体医疗条件差、仪器设备简陋、医疗服务能力相对滞后的现状,他深刻意识到肩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重大。
2017年12月,根据成都市高新区对口支援工作的统一部署要求,上锦医院要派1名医生对口支援甘孜州德格县温拖乡相关工作。他牵头制定了《温拖乡卫生院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卫生院的发展方向,在医疗质量、院感管理、药房管理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了50余项制度和规范,整理规范流程10余项,为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温拖乡卫生院吉洲院长在给援藏老师的感谢信中提到:华西上锦医院的邓伟老师,不远千里,来到我们卫生院传授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对我们严格要求,让我们业务知识明显提高,老百姓亲眼目睹了卫生院的变化,对卫生院认同感明显增强,现在作为基层医生,我们更加自信和自豪。他撰写调研报告、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从医院管理、业务技能、药品规范、院感意识等方面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有效提高了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门诊诊疗指导24次,指导人数300余人次。关爱群众健康,全年下村义诊60余次,义诊人数3600多人次,开展大型益民健康体检6次,体检人数1000余人次。肩负着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深情重托和殷切期望,邓伟一行人作为高新区社会事业局选派的医疗对口支援团队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折多山、翻越海拔5000多米有着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称号的雀儿山,来到康巴文化的起源地甘孜州德格县,随后被派往条件更为艰苦的基层卫生院,高原反应和简陋的生活环境并没有阻挡他坚定的脚步,藏区同胞殷切的期望和德格县温拖乡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深刻意识到此行所担当的责任重大。
业务教学查房24余次,指导人数120人次。医疗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的核心是提高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培养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卫生人才队伍,邓伟医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签订师带徒协议,带领卫生院医生复习。
真帮实扶,踏石留印针对前期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邓伟医生精心准备课件、自筹经费印制培训教材及购买教学视频,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外科三基培训、藏区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培训、常用抢救药品和抢救技术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20余次,参与培训人员150人次。参与全院诊疗质量管理230例,病例文书检查及讨论100余例。
为全乡174户精准扶贫家庭宣传传染病、手卫生、疫苗接种各1次。多次率领职工开展捐款捐物活动,为残疾人家庭、贫困户、孤寡老人送医送爱心慰问约10余次。
不管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疾病的诊治,还是教学指导、制度制定等方面遇到困难,上锦医院都是邓伟医生的坚强后盾,相关专业的老师都会耐心给予指导,帮助他完成好对口支援任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支援初期,邓伟医师先后多次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缺氧反应,剧烈头痛、呼吸困难,但他毅然坚守在支援工作岗位上,卫生院同事多次建议其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被他婉然拒绝,邓伟医师说:作为华西人,在高原上缺氧但不缺信仰,藏区的老百姓更需要我,然后克服身体上各种不适,继续开展帮扶工作,想方设法把所学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当地医生,切实为当地老百姓干实事,把有温度的医疗做到老百姓心中。开展民兵体检2次,体检人数500人次。在了解了温拖乡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后,邓伟医生发现要想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最关键的是要从医院管理上下功夫。
陪同并接受甘孜州卫计委、德格县疾控中心、县药监局督促检查各1次。走进满金村、仁青里村、仁古村、康朗村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各1次,开展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各1次,服务约90人次,宣传了肺结核、麻疹、手足口病、水痘等常见多发传染病。
虽然我一个人战斗在健康扶贫一线,但身后给予我坚强支持的是上锦的每一位员工。邓伟作为骨科一名普通医生,一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医务人员,虽然妻子刚刚怀孕,家人也需要他的照护,但他依然选择积极主动申请参加此次援藏任务,并于2019年1月顺利完成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
邓伟身上闪耀着平凡中的亮点,朴实而伟大,没有豪言壮语,却始终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针对卫生院有超声诊断机但没有人会使用的实际情况,外科出身的邓伟医生主动提出开展超声诊断,自己购买教材刻苦钻研,通过自费到上级医院学习超声诊断技术,让闲置医疗设备重新发挥重要作用,极大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的健康需求,同时开展超声诊断知识、仪器使用与维护的培训,让全院医务人员全部掌握和学会了超声诊断,进一步提高了温拖乡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